建言献策
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4-2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以生态市、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为抓手把环境整治从城市转移农村,在镇村全面开展环境整治、保护工作,有效推动了城乡环境面貌的改善。各地同时积极组织编制《生态市(县、区)建设规划》及《乡镇环境发展规划

 一、工作成果

 1、强化镇村环保规划编制。编制或修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让各级领导重视环境规划,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乡镇陆续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基本实现全覆盖。

3、农村环境突出垃圾处理。实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形成。

二、存在问题

1、重视不够。少数乡镇对环境规划的认识不到位,环境质量不高,无法达到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资金缺乏部分乡镇的工程建设、环境治理等没有严格按照环境规划要求执行,特别是管网不到位,存在文本与执行“两张皮”现象。

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转有待规范化。一是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有效运转,主要是资金缺乏、配套管网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过关、规划不完善等。一个工业不发达的镇污水处理厂运转一天电费高达300元,这全部由财政负担,农村的自来水使用过程中没有收污水处理费。二是垃圾中转站不能正常运行,集中后造成二次污染。      三是农村环境长效保护难。一些地方没有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还存在临时突击思想,上面查得紧、有领导视察等就突击打扫。以清浦区和平镇为例,为了环境治理每年需花费20万元,负担很重。同时农村农民居住分散,以盱眙某村为例,共计649户人家,为了每天的垃圾处理,保洁人员需要11人,每年的转运费用1.1万元。这些对经济欠发展地区,是一笔很高的财政支出。

 三、具体建议

在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认真完善区、镇两个层面环境规划的理念、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单位需要充分调研,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规划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协调性和可行性。

1、在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环境的承载力。调研中发现,几乎每个乡镇都圈地建设工业集中区,处于起步时不管是高污染、高能耗、是否适合本地区的任何企业都可以招商入驻,地方领导人员考虑的是短暂的经济政绩,许多领导人显得很无奈,他们也明知一些企业不能让其入驻,但上级考核的招商任务和年终的经济总量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如一个养鸡场引进因没有处理好粪便直接排入河中污染一条河和整个周边环境。因此,产业规划时做到建设项目与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2、乡镇工业集中区不宜镇镇都搞。每个乡镇要根据自身历史、文化、交通等区域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减少环保投入成本。

3、环境保护规划融入镇村其它规划。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镇村建设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配套要求,环境保护规划与当地镇村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实施,确保从决策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照规划布点的农民集中居地,污水处理不能只有厂而没有网,形同虚设。

4、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村庄整治好不好,关键在于资金多与少。一是加强项目整合,整治村庄重点倾斜。二是提倡农民农民履行义务,开展筹资筹劳。三是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尝试市场化运作。

 5、建章立制、落实长效管理。及时建立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整治一个,管理一个,巩固一个”。确保村庄环境整治成果长效化,管理常态化。

站内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