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农村桔杆的出路在何方?
2013-04-26

 

过去,秸秆用处很多,可以生火做饭,可以沤肥上田,可以当作动物饲料,但是如今,由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很多地方液化气代替了土炉灶,化学肥料代替了农家粪料,工业饲料代替了秸秆饲料,秸秆的用途被大大缩小了,甚至变成了毫无用处的废物,很多农民嫌其碍事,便一烧了之。每年夏收、秋收之后,田野里火光冲天,浓烟笼罩,有时滚滚浓烟几乎使人窒息,由于焚烧秸秆而造成的机场停运、高速公路封闭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似乎每年的5月或者10月,很多市民都要“呛”一回———飞机下不来了,高速公路跑不动了,连呼吸都觉得困难了。这时候,社会才开始关注平时很难想到的田间地头,关心成堆作为丰收附加品的秸秆。每一年,政府都会出台一系列措施,而且措施越来越强硬。但政府年年禁,农民还是年年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还是个难以解决的命题?秸秆的出路到底在哪儿?
    秸秆不烧,到哪里存放?影响插秧怎么办?这是两大问题。由于所占空间大,农民很难找到合适的场所存放过多秸秆。更大的困难在插秧时。现在一般都采用机械化收割,因为时间紧,机手为了加快进度和保护机器,都会留下很深的茬口。由于过长的茬口在插秧时很容易刺到脚,因此一些农民会在淹水前用火将田整个烧一次,以除去茬口。在农民看来,这样最省事,也最方便。特别是因为“小春”时间短,农民必须在很有限的时间里集中完成收割、播种,在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许多农家自然选择火烧的办法。

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民生活条件的好转,桔杆已不再用于烧锅做饭,每年丰收季节桔杆就成了很多地方的民生大问题。国家明令桔杆禁抛、禁烧,各地合理引导百姓正确处理桔杆,然而一些地方由于没有足够的财力或没有找到科学的处理措施,每到丰收季节,就只能守株待兔安排干部日夜在田头蹲点防止农民焚烧桔杆,有些地区老百姓偷烧被举报后还被治安拘留。农村的桔杆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的“罪魁祸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每年产生的各种农作物秸秆约有7亿多吨。尤其近几年来,由于农村能源结构、种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作物秸秆产生大量剩余,很多农民为图一时之便,往往都将秸秆在田地里一烧了之,由此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意外伤害等等后果。

据悉,目前农村桔杆处理主要途径有以下一些措施:一是粉碎还田。如一些麦杆和稻杆在收割时就被粉碎还田,政府补贴每亩10元,但是桔杆如果多了,会影响下一季的耕种,最典型的是麦杆多了就会影响插秧,而国外一些地区采取粉碎还田是一年只种一季,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留于“养田”。二是加工饲料。玉米、豆类等桔杆可以加工成饲料,由于其植物营养较高,运输方便,因此被加工成动物饲料。三是发电,电厂一般以0.07元/斤左右价格收购麦杆和稻杆,然后电厂做成能量块,供今后发电使用。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大量收购桔杆而补贴企业100元/吨,但桔杆收购时要求较高,含水量有严格要求,桔杆如果收割后不及时送到电厂,就不能用于发电,同时,收割后农民要急于种植下一季粮食,收购价格过低,因此不愿把桔杆送到发电厂。四是制沼气。农民把桔杆放入沼气池,制沼气。五是堆在田头或家前屋后。没有电厂和沼气池的地区,农民只能把桔杆放在田头,有时间再处理,还有的把桔杆运回家,堆在房前屋后,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创建生态市和生态乡镇,这给桔杆最后的藏身之地也划上了句号。

在江苏省淮安等地农村调研过程中,农民十分忧虑今后的桔杆不知放在什么地方,乡镇干部担心今后桔杆禁烧管理难度会更大,会有更多的桔杆被偷抛到沟渠中,影响水的流通和对水源的污染。因此建议国家在桔杆处理上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一是大面积造沼气池,变废为宝二是进一步提高桔杆粉碎程度,便于还田,也让田地少用化肥,保护土质。三是提高桔杆收购价格,成立专门收购或管理部门,解决桔杆无处放置的困境。

站内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