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谨防猪贱伤农
2013-04-26

近期发生在上海黄浦江的死猪漂浮事件,引发公众高度关注。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人们也意识到:一方面,大规模养猪确实是很多传统养殖地区农民最大的收入来源;但另一方面,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不少地方也面临巨大的环境和管理压力。因此,只有真正了解农村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诸如疫病防治、粪便处理、死亡牲畜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现状和困难,政府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而不只是一味地处罚。

针对上述问题,民进江苏省淮安市议政调研委员会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XX乡和江苏加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

一、养殖户的困惑

生猪养殖行业受供给波动、需求变化影响较大。生猪的自然生长周期较长,且企业决策周期较长,在繁育过程中容易受到疫病影响,因此生猪养殖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较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居民对肉类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而养殖户的规模普遍较小,个体决策受到需求变化、成本波动、疫病、扩产、短时间内价格波动、生产滞后等多种因素干扰,养殖户难以作出准确的市场供需判断,更没有足够规模和资金来平滑生产穿越周期。

调查中,生猪养殖户反映,农村畜牧技术人员严重缺失,如某乡镇编制有3名畜牧技术人员,其中2人被借用到其它岗位,同时乡畜牧站还有招商引资和协税等艰巨任务,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和协税作为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省里免费发放的防疫疫苗不能及时、正确的防疫。市场的波动对农村养殖业影响很大,例如2012年生猪价格浮动特别大,有的养殖户甚至严重亏本。日前,生猪价格走低,市场价格为600元——700元/担,而生猪出售时成本价需650元/担,因此今年生猪饲养前景不容乐观。江苏加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养殖负责人于加龙认为地方政府在养殖工作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同时缺少有效监督,尤其是死猪、死鸡等缺少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甚至出现举报销售死猪无人受理的现象。

 、稳定生猪养殖的思考

养猪户在期盼政府出手“救市”之外,更加希望养猪业能健康、有序发展。养猪业“门槛”一直偏低,带来的影响是,猪价上涨时,资金纷纷涌入这一行业,干扰市场正常的供求关系。建议未来在环境评价、质量检测、养殖技术水平等方面设定“门槛”,改变养猪业“进出随意”的局面。

1、增加乡镇畜牧技术人员。要求技术人员24小时在岗在班,及时解决养殖户出现的突发病情问题,对养殖户定期防疫指导,坚决杜绝技术人员不认真研究技术,而抽调去从事招商引资等本末倒置现象。

2、建立死亡家畜补偿机制。鸡、鸭、鹅、猪产业是高风险行业,一场瘟疫就会导致倾家荡产,负债累累,病死家禽乱抛、乱扔,还可能造成一些传染病、瘟疫在人类传播。因此,在一些养殖较集中地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工作,一是以乡镇为单位建造养殖综合处理场,对非正常死亡、病死亡的家畜、家禽及时进行无害处理。二是对非正常死亡的家畜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减少养殖户的损失,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有效杜绝病死家禽在市场非法流通。

3、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民生的民生,病死猪、瘦肉精等流入餐桌,给人民身体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一是建立举报制度,对举报人给予经济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广大群众监督。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因玩忽职守造成的病死猪流通、污染的,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三是实行“耳标”跟踪管理制度。一头猪一只耳标,可以控制养猪的数量,还能根据耳标进行合理的价格补助。一头猪从猪仔到屠杀,耳标就是猪的身份证,跟随猪终生,每一步都必须有记录,保证市民吃上放心的健康肉。

要摆脱猪周期的魔咒,需要从投资、管理、技术、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绝非规模求大就可解决,否则在猪周期下行阶段会损失更为严重。

站内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