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巨星永不陨落
2013-02-09
——写在周恩来诞辰115周年之际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每一次去瞻仰周总理纪念馆,自己的灵魂都受到一次洗礼,思想有了新的升华,内心受到一次震憾!
        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与淮安外国语中学相连。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专为纪念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而建,供广大的周恩来先生崇拜者拜祭。希望周恩来这座时代丰碑,能够激励中国的青年人,不断的奋发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起读书。
        周恩来纪念馆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馆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周恩来铜像次有瞻仰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此外,还有岚山诗碑、海棠林、海棠路、樱花路、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总设计。设计曾获国家设计大奖,工程质量获国家建筑最高奖——特别鲁班奖。
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崇高威望,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建筑,丰富的馆藏文物,优美的馆区环境,规范的管理服务,使周恩来纪念馆成为周恩来故乡淮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胜地。
        古城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周总理童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也是周总理献身革命事业的起点。我全神贯注地浏览纪念馆里的793件展品,其中有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从中南海西花厅运回的周恩来生前会见贵宾用的家用具、沙发、茶几、迎宾屏、墙上的挂屏、地上的地毯、中堂的大中画、招待过贵宾用的碗柜……我跟随着导游的讲解,走过每一个展厅,认真地观看每一件物品,从中使我感受到,每一件物品都体现了一代伟人立党为公,清正廉明,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一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呖心沥血一生,他的伟人风范,革命精神,公仆情怀,让我们肃然起敬,难以忘怀。
        纪念馆门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尊由中央美术学院李守仁教授创作设计,南京晨光集团公司铸造的周总理铜像。周总理铜像高4.2米,基座高3.6米,总高7.8米。在和煦的阳历下,在花团锦蔟中,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加庄严,我久久地伫立在周总理像前。面对总理的铜像,使我再一次感受到总理亲切自然,朴实潇洒的永远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总理形象,使我想起总理逝世的那天早上,天上飘着雪花,当我第一次从家中的广播里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开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眼泪夺眶而出的情景,心里像失去自己亲人般地悲伤,那种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是一种情不自禁的,是一种对人民好总理的热爱。后来在我们县里组织的追悼上,参加追悼会的群众,哭泣声一片,有的人当场悲痛地昏了过去……啊,总理,您没有死,您永远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当我眼含热泪,再次仰望着铜像上的总理,他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铜像上总理微笑的面容,既有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气魄和风度,又有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人民群众心贴心的祟高品质和人格魅力。塑像座基上雕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周恩来同志”五个大字。这五个大字凝聚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最深切的爱和无限敬意。
        2008年2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胡锦涛指出,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顾全大局、光明磊落,集中表现为他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胡总书记的精辟概括,鲜活地把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品质和完美人格风范再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周总理无愧为一代天骄,无愧为一代伟人,无愧为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
        曾有数字显示,在周恩来的故居,每年都有逾十万的人前往参观。今年估计突破100万。据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这3个周恩来纪念地从开放以来,共接待了3000万人。数字才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者。伟人虽去,但从数字这位无声的“言者”身上,让人们看到了欣喜,那就是周总理仍然犹存的强大感染力和号召力。按道理,周总理都走了37年,人们会改变很多,但岁月为何没有冲洗掉人们对他的怀念和崇敬?在这片悄无声息的土地上,他的名字为何依旧穿透于时空,感召着人心?说白了,那就是一种精神。
        生命有限,但精神无形。周总理的精神就来自于对人民的感情。因为他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牵挂着贫苦百姓的安危冷暖,才让他跨越了现实和生活逆境超凡脱俗,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以人民为中心,对群众生活的洞察体惜,才使他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动力下完成了人生夙愿,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死而后已。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才能摆正为官心态,才能在艰难困苦面前玉成于汝。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在提名党外人士担任部委负责人时就曾恳切地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瞧瞧我们这位泱泱大国的共和国开国“大管家”,在国家一穷二白,政府百端待理之即,他的为官之要诀是怎样的?是为了炫耀,为了攀比,为了荣华富贵吗?不是的。完全是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
        做官就是为了替百姓做事,为人民搞好服务,这就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一种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难怪许多党外人士都敬佩他,说“周总理真是人民的‘周’总理啊!”这里所说的“周”,人家讲的就是“周到”的意思。(见《周恩来传》98版第5页)而相比之下,许多沐浴在和平阳光里的政府官员,不少人却只知道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竟置人民群众的监督于千里之外,难道不应该感到汗颜吗?
        是啊!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周恩来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真的无人能以替代。而作为举世公认的“人民的好总理”,获此赞誉也是当之无愧的。当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分合聚散”,虽然周总理走了,但人们对他的怀念,并没有因为时光飞逝而淡漠,没有因为距离遥远而模糊;人们对他的记忆,也不因为斯人已去而消失,不因为世事更迭而忘却。总之,人民的怀念和记忆,会穿越时空,在现实之光的照耀下历久弥新;会与时代同行,被不断拍打的生活浪花一遍遍唤醒。
        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不时驻足观看,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段段深情的往事……生动地再现了周恩来总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崇高的品德、光辉的人格。在仿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前,如果说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那么周恩来一生休息得最少、最少,至今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里有的诗句我还清晰记得。请大家永远记住:37年前的1月8日,虽然是个暗淡无光的日子,但也是个值得全国人民深情缅怀的日子。正如胡锦涛所说的那样,周总理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清醴送君去,云巅闻天籁!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重温周总理的谆谆教诲,这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令我终身难忘。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弘扬周恩来精神,特别是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总理生前佩戴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给全世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将纪念章挂在胸前,更主要的是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用行动兑现诺言,始终热爱人民,甘当人民公仆。我们要学习周总理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像周总理那样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周恩来精神,是淮安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淮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做到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把总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总理家乡的父老乡亲能够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对总理的最好回报。
        立德垂范,处理家事见廉情。周恩来总理操劳国事,日理万机,老家的些许琐事仍谨小慎微,亲自过问,保持清廉名节。1956年,周恩来同志的婶母病重,淮安县委把她送到县人民医院治疗。周恩来同志得知后,复信感谢,并寄来200元作为治疗和料理后事的费用。后来,周恩来同志的婶母去世,恰巧周恩来同志公出,邓颖超同志写信给淮安县委再次表示:“前寄费用,如有不足,请告知,当由我们寄还。”淮安县委考虑到超支不多,就没有告知。可是周恩来同志不放过此事,补寄了安葬费尾欠垫付25元。1958年6月29日,周恩来给中共淮安县委写了一封长达五页的信。信上说:“前接我家弟媳陶华来信,得知县委准备修理我家房屋,我认为万万不可,已托办公室同志从电话中转告在案……由我寄钱给你们先将屋漏部分修好,然后将除陶华住的房屋外的全部房院交给公家处理,陶华也不再收房租……
        周恩来同志给淮安县委的信,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作为共产党员和执政党的的领导干部,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公与私的问题,尤其是在生活条件改善的时候,他以克己奉公、公而忘私的践行,作出坚定的回答。在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上,周恩来同志对自己的要求一向是非常严格的。建国后,周恩来同志对干部多次讲过“过五关”问题,即过好思想关、政治关、亲属关、社会关和生活关。他自己是始终以党的立场来对待亲属的。他给淮安县委的三封信,就是其中的一例。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公私界限分明。周恩来的信并非偶然,我们从他订立的“十条家规”和家庭经济支出情况,就更能深邃的洞察伟人的精神境界,感受写信严谨而厚重的背景。周恩来的家规不仅定的严格,而且身体力行,带头遵守,丝毫不松动。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上世纪20年代参加过大革命,解放后在一个工业部门工作,后因病不能正常上班,被有关部门安排到内务部任参事。周恩来反对这样安排,多次找到当时的内务部长提出意见,他执意要求内务部按有关规定给弟弟办理病退手续。周恩寿病退后,从1950年到1968年在哥哥那里领取生活费,从每月105元到120元,后来增加到200元,直到周恩寿的六个孩子全部工作……
        为学习周恩来总理高尚的精神品质,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实现淮安市党代会提出的“1+4”奋斗目标,2012年7月中旬中共淮安市委决定,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学习伟人周恩来,践行‘五德’作表率”拒腐防变教育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坚守政治品德的表率;加强党性修养,做谨守思想道德的表率;坚持执政为民,做恪守为政官德的表率;陶冶道德情操,做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正确对待亲友,做信守家庭美德的表率,形成崇尚清廉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逝者如斯夫!今天,周恩来纪念馆已成为举世瞩目、万众敬仰的丰碑,开放十多年来,已接待了近千万中外宾客瞻仰伟人的风采。桃花垠重现了昔日的辉煌,处处留下了怀念伟人的游人足迹。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向您致意,您将永远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徐培华)
 
 
 
 
 
 
 
 
站内导航
友情链接